内容提要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变化意味着新生,变化孕育着活力,正是遍布于未来的六重“兔”变,让我们在审慎之余,对2023年保有更大、更殷切的期许。
程实:全球经济六重“兔”变
“乌飞飞,兔蹶蹶,朝来暮去驱时节。”2023兔年的到来,就像2022虎年的结束一样,既让人翘首以盼,又让人猝不及防。回首虎虎生威的2022年,全球经济深陷滞胀,金融市场满目疮痍,个中辛酸,一言难尽;展望兔行迷踪的2023年,经济世界前途未卜,金融运行迷雾重重,狡兔三窟,扑朔迷离。在我看来,相比一眼望尽的人生,尘埃未定的未来才更充满魅力。变化意味着新生,变化孕育着活力,正是遍布于未来的六重“兔”变,让我们在审慎之余,对2023年保有更大、更殷切的期许。
第一重是否极泰来的运势之变。毫无疑问,人类经济世界的底色正在发生系统性的改变,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危机逐渐变成淡去的历史。大疫三年,全球经济的运行轨迹已经出现重大偏离,四十年量级的供给冲击既引致了难以应对的滞胀格局,也造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隐形损失。经济疤痕不会迅速消失,但经济新生不会因此放慢脚步。2023年,世界真正意义上重回正轨,要素流动逐步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破而后立,全球化则迎来黎明前的最后一段黑暗。一切都在朝着利空出尽、利好渐增的方向悄然进化,全球经济的运势从负面逐步转向正面。正因为如此,即便还要经历转折期的一系列挑战,但全球经济的退二进三和裹挟向前值得我们满心期待和全情参与。
第二重是由胀到滞的重心之变。基调已变,底色已变,但全球经济由乱及治、由弱转强显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23年,全球经济还处于从失序转向有序的初期阶段,经济运行整体还将呈现惯性的滞胀状态。不过,时移世易,同样是滞胀,2023年和2022年又有本质的不同。2022年的滞胀是积毒已深的必然结果,2023年的滞胀则是余毒出清的伴生现象。2022年滞胀上半场,滞胀的重心在胀,全球货币政策急速紧缩,风险偏好全面下降,经济运行加速走向负面极值;2023年滞胀下半场,滞胀的重心在滞,所有政策关切可以不再畏首畏尾,经济增长回归常态成为宏微观统一的努力方向,全球经济将挺过治愈前的最后一段虚弱时光。
第三重是由紧到松的政策之变。滞胀重心的变化自然将带来政策方向的变化。2023年,全球通胀虽然依旧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不再像2022年那样是一个可能引致市场经济价格机制溃败和货币体系本币替代的致命问题。正因为如此,欧美货币政策急速紧缩也将迎来重要转折点。以谋求美国实际利率转正为判断标准,市场基准预期美联储将于2023年第三次(5月)或第四次议息会议(6月)上完成最后一次加息,并将这个高点政策利率维持到年底,而美联储下一轮降息的起点,预期则在2024年上半年。欧美政策路径的兔年演绎似乎清晰可见,但值得强调的是,非常时期往往都有非常之策,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是取得更优效果的惯用手段。正如2022年初没有人能预料到全年实际425个基点的超速加息一样,2023年这个非常规之年,美联储的相机抉择也依旧存在超预期的可能,这恰是不能片刻将研究目光移开的原因所在。
第四重是强弩及末的美元之变。美联储不仅是美国的央行,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货币政策和汇率强弱的风向标。2022年的强势加息造就了历史罕见的强势美元,非美货币则由此进入了一段泥沙俱下的被动贬值阶段,包括欧元、日元和英镑在内的诸多主流货币,都遭受了史诗级走势的挑战,新兴市场国家更是受到极大的“外溢性”影响。2023年,斗转星移,经济金融条件出现重大转折,强极则辱、情深不寿的周期性变化也将体现于汇率市场。强势美元难以延续,非美货币,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将由此迎来喘息之机。对于人民币而言,2022年末已经先行进入了兑美元升值阶段,2023年币值稳定更加可期。人民币汇率的企稳,将会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一系列政策优化和金融创新尤为可期,例如,2023年上半年,港交所将推出人民币港币双柜台模式和双柜台庄家机制,这将为离岸人民币投资属性的提升提供帮助。
第五重是均衡回归的市场之变。2022年是经济金融负面信息集中兑现的一年,全球市场出现了罕见的股、债、汇、币“四杀”格局,股市、债市、非美汇率和加密货币都经历估值大幅下降的调整。2023年,这种极端状况有望系统性改变,金融市场压力明显缓解。一方面,美联储流动性收紧的影响逐步减弱,全球经济负面动向的影响渐次消化;另一方面,前期过度超杀的状况将迎来均衡回归的改善,部分市场和部分行业的边际反弹将更具力度。2023年,风险偏好有望悄然归来,国际金融市场将从消极的“risk off”状态重回积极的“risk on”状态。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折磨之后,全球投资者也有望迎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战略机遇期。
第六重是东升西降的热点之变。市场投资的战略机遇总是和实体经济的阶段热点息息相关、环环相扣。2023年全球经济将呈现出东升西降的结构特点,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向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向上。特别是相比美国、欧洲等重要经济体可能出现技术性衰退的颓势,中国经济确定性的复苏加速更具有热点导向和投资价值。值得强调的是,随着中国积极因素的不断释放,这种东升西降的预期格局正在进一步强化,过去三个月内,主要国际机构和中外资投行的经济学家们都在持续上调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从4.4%到5%,再到5.5%,甚至已经有重要机构近期给出超过6%的预判,这势必将带来专业领域更强的共识。看多中国、做多中国,越来越在亚太市场甚至全球市场成为顶流话题。
罗志恒:2023年地方怎样“全力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关键词
2023年伊始,接连召开的地方“两会”与地方政府“开年第一会”就稳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做出了部署,表明了积极推动一季度开门红和全年经济好转的务实、进取态度。当前,全国31个省市均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2023年的GDP增速目标和具体工作安排。地方政府对2023年经济走势的预判如何?2023地方经济发展的抓手有哪些?通过拆解今年地方“两会”与“开年第一会”对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本文进行解读。
一、2023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如何?大多在5%-6%
1、从GDP增速目标来看,各地方政府对2023年经济发展务实中有进取。务实:与2022年目标相比,仅有4省调高了GDP增速目标,21省下调目标0.5至1个百分点。进取:所有省市2023年目标增速均高于2022年实际增速,体现政府换届完成后积极进取的一面。分化:除海南增速目标最高为9.5%外,增速目标在6%以上的还包括西部地区西藏(8%)、新疆(7%)与宁夏(6.5%),中部地区江西(7%)、安徽(6.5%)、湖南(6.5%)与湖北(6.5%)。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形势判断更为乐观。
2、大多数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定在5%-6%左右,基本与当地GDP增速目标保持一致,较2022年略高,主要源于2022年减税降费退税导致的低基数。
3、从投资与消费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信心较足,但地方政府对消费增长仍持谨慎态度。在投资增速目标方面,明显高于今年GDP增速目标及2022年投资增速目标。在消费方面,大部分地区消费增速目标相比2022年略有下调,虽疫情影响逐渐好转,但地方政府对消费大幅增长仍持谨慎态度。
二、2023政府工作怎么干?六大关键词
一是促消费。在新发展格局下,内需得到了充分重视。辽宁、吉林、江苏、重庆等地区均将扩大内需放在了2023年政府工作重点的第一条。上海市也在“新年第一会”中着重部署了提信心、扩需求的相关工作安排。整体看,扩需求工作主要分两个层次,其一为在城市打造商业热点,如打造地区主题品牌购物节、打造城市商圈。其二为推动消费下沉乡县,并有配套物流体系建设规划。
二是促投资。促投资也是落实稳增长工作的重要抓手。浙江、重庆、辽宁等地均将促投资放在2023年经济工作首要位置。云南、福建与吉林更是在“新年第一会”中召开了专题会议,着重部署了重大项目推进与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总体看,地方政府在促投资方面的措施主要解决项目来源、资金来源及项目经营三点问题,具体包括储备重大项目、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
三是强产业。产业升级是2023年地方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各地主要通过升级旧产业、布局新产业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来促进地区产业升级。
四是扩开放。持续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结合地方区位条件,打造地方特色鲜明的贸易政策对接解决方案;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建立负面清单,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五是防风险。既要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又要科学疫情防控、提升公共治安水平。今年,地方政府对政府债务风险表达了较大关注,有17个地区表示要有效防范、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六是惠民生。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同时从教育、医疗、文化等多角度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