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尽职调查时,经营分析首先是要获取企业所提供的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内部资料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等。其次将财务报告中的实物指标和货币指标结合起来,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出企业的经营状况,体现了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获取财务、业务、市场、管理等各方面信息,从而对企业综合能力作出分析和评价更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一、三大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是反应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是反应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成果,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表是将权责发生制下的资产负债、利润情况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转情况。
利润表中收入的实现可导致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利润表中成本费用是需要消耗减少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增加负债;从而利润表中的利润是(收入-成本费用)形成盈利从而导致资本增值,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中。
现金流量表体现企业所有的现金收支,现金支出中属于当前事项而支出的部分,会作为成本费用体现在利润表中;现金支出中属于为未来事项而支出的部分,会作为资产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因此,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量=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除现金之外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变化。
二、财务报表的三大逻辑
财务报表三大逻辑包括盈利质量、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盈利质量的高低受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的直接影响,若资产质量差,则利润质量也会较差或可能存在虚假,若账面利润尚可,但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却为负,则利润只是“纸面富贵”,并未实际实现;资产质量也受到现金流量的影响,不能带来现金流量的资产项目,只是“虚拟资产”,并不产生实际价值。
经营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经营取得的收入扣除所有经营成本后的现金流量,主要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非常重要,如果一家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小于0,则说明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处于入不敷出状态,该公司将通过消耗公司现存现金积累,或通过挤占本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或通过贷款,或通过拖延债务支付等方式来解决,如果在公司发展初期,各项经营活动处于摸索阶段,可算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状态。但是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仍然出现这种状态,那么说明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出现了严重问题,公司很可能陷入经营危机甚至倒闭。
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表明其内部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大,其可自由运用的内源资金也越多,企业对外融资的要求也越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健康。
三、现金与资产之间的关系分析
资产负债表里面“货币资金”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现金流量表里面“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较好,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性负债较高(如应付账款金额大),则可能产品竞争力强、可更多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如果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较差,而经营性负债几乎没有,则可能是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支付资金的能力出现问题。
四、现金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分析
“利润”和“现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双方并无直接关系。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来核算的企业经营成果,即使企业利润很高也可能现金极度匮乏,反之亦然。而且利润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包括现金、原材料、库存商品、应收账款等。当企业产品滞销,采用激进的赊销政策,则库存和应收账款会“消耗”大量现金,赚取的现金比利润少;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则可能提前收到预付款,赚取的现金比利润多。反映盈利情况的质量,即实现的利润受到经营活动现金就流入的保障程度,因此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大于利润,尤其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