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递商业计划书
热门推荐

瑞见——投资人说

2023年08月01日

瑞见——动态

2023年08月01日

瑞见——瑞鹏行研

2023年08月01日

瑞见——瑞鹏行研

2023年08月01日

瑞见——动态

2023年08月01日

瑞见——瑞鹏行研

2023年08月01日

瑞见——意见领袖

浏览次数:314

发布时间:2023-08-01

返回列表

内容提要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注册会计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博士罗志恒:短期政策与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应同步推进。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只要生命不息、科技在发展,医疗行业永远是阳光行业。


罗志恒:短期政策与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应同步推进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会议强调,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801095308

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总体持续向好。但是与市场预期比,二季度GDP同比略低于市场预期;两年平均增速为3.3%,较一季度的4.6%回落,经济从一季度疫情平稳转段、积压需求集中释放后回归修复之路。

从两年平均看二季度经济增速下行,主要是房地产和出口拖累,前者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和纾困政策落地时滞、银行机构激励不足的影响,后者受全球需求下行影响,而服务业的链条短,内需恢复难以完全承接出口快速下滑。

虽然二季度经济两年平均增速下行,但也有改善和值得关注的亮点;从月度节奏看,6月经济动能趋稳。其中,一季度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低于经济实际增速,但是上半年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为5.8%(两年平均4.4%),高于GDP的5.5%(两年平均3.3%)。从经济运行的月度节奏看,4月和5月经济显著下行,6月出现企稳迹象,疫后居民消费回暖和政策支持下的基建投资成为托底经济的重要动力。6月社零消费两年平均同比为3.1%,高于4-5月的2.6%和2.5%,其中餐饮收入两年平均增速5.6%,仅次于2月。

越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便越明显。若只看宏观数据,容易犯以全“盖”偏的错误,会忽视微观主体的困境;而若只看某部分群体的微观感受,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会放大局部的悲观或乐观因素和情绪。因此要综合分析总体数据和结构数据、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既要看到经济的隐忧,也要注意经济的亮点,尽可能全面客观地研判经济形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要想实现全年目标,则下半年经济增速要达到4.5%,折合两年平均增速为3.95%,高于二季度的3.3%,各地区各部门仍要继续努力。还要看到物价下行导致的实际利率上升、青年失业率继续攀升、企业应收账款持续上行、民间投资负增长、地方债务风险凸显等问题。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不对称的,恢复进程自然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导致部分行业、部分群体恢复快,其他恢复慢,诸如目前主要是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恢复较快,房地产和出口链条的产业和群体恢复慢,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生产快、传统和出口产业恢复慢。这种结构性特征导致研判经济形势的难度加大,出现总体与结构分化、宏观与微观分化、内需与外需分化、服务业与工业的分化。

疫后经济恢复的结构性特征,决定了短期应急政策与中长期结构性改革要同步推进。既要扩大总需求,又要补短板防风险;既要财政货币房地产等政策发力,又要避免无效投资和缺乏收入基础的消费透支。当前很难找到类似房地产、基建等毕其功于一役的解决方案和抓手,政策要尤其注重系统性、协调性,比如经济政策扩张时非经济政策不能采取紧缩的态势。

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一是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缓解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为稳增长项目政策落地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快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发行进度,同时尽快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空间,剩余空间超过1万亿元。三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提前建设“十四五”期间的重大项目工程,扩大总需求,稳定信心和预期;同时将腾出的财力给中低收入人群发放补贴尤其是提高农村地区的养老金,促进消费或提高抗风险能力,保民生、稳增长。四是发放消费券,中央和地方分地区按比例分配,既能减轻地方政府负担,又能调动其积极性,最终提振全国居民消费。五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避免系统性风险导致区域经济受到重大负面冲击,为稳增长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货币政策也仍有发挥空间:总量政策方面,当前商业银行的加权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6%,1年期MLF利率为2.65%,都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结构性政策方面,当前仍有不少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规模偏低,例如截至2023年一季度,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期)、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等的使用量均为0。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促进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结构性改革着眼长远、见效时间长,短期内对稳增长的应急作用有限,但是假以时日可以发挥出更大效果,比如消费问题,仅凭刺激政策效果有限,长期要靠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改善等。


宋高广:只要生命不息、科技在发展,医疗行业永远是阳光行业 

“当铅华退去,一切将回归常态。医药行业是个稳健行业,只要生命不息,我们对生老病死的解决永远在路上,科技永远在发展,这个行业永远是阳光行业。”近日,北极创投合伙人宋高广在与《投资中国》对话中表示,未来我们对健康的追求必然是重中之重,这个行业一定是向上发展的,也需要资本的助力。

微信图片_20230801095335

当前医疗行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宋高广认为,从资本、从产业角度来看,它处在非常低谷的时期,这种低谷可能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预计真正的回暖将在未来两三年后逐渐显现。

宋高广表示,从投资和商业角度来看,医药行业最辉煌、最红利的时期已成为过去,因此我们必须投真正创新的、更加能满足临床需求、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的产品。同时,仍然有很多疾病尚未找到解决方案,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来填补空白。

对医药投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宋高广表示,医疗行业的综合应用知识点多,包含了化学、药学、医学、生物学这四大门学科,涉及的知识点极其繁多。我经常比喻说一个行业可能包含一万个知识点,但是对于医药行业,知识点可以用无穷来计算,因为每天都有新的科技进步,有前沿的知识沉淀下来,投资人必须不断跟进学习,因为这个行业永远在不断进步和变化之中。

未来十年,最看好哪一个细分领域?宋高广认为,未来健康消费领域无论是消费人群还是消费金额,都将迅速增加,这个赛道值得长期关注。同时,围绕更美、更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将更加普遍,消费者的主动选择会增加,这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变化。

宋高广指出,作为投资人评估项目一定要多方面考量。现在中国还缺少优秀的CEO,因为我们的商业体系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许多创业者偏研究型、技术型,缺乏相关的商业运营管理经验。既懂得企业运营,又了解财务、法务的CEO不多。而做过企业运营的都知道,这些方面对企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CEO,必须跳出技术研究本身,具备一些抽象管理公司的思维,这才是更重要的素质。

我从产业人转变为投资人是一种偶然。博士毕业后我先去医药企业的药理部门从事研发工作。这段经历让我逐渐了解医药研发的流程、环节,这是我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2012-2013年公司进行了战略转型,我沉淀了两年,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学习行业内各类知识,行业内的各种数据,将它们分类整理,并将相关的研究课程内化于心。

到2015-2016年,我感觉自己已经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蜕变。我好像已经忘掉了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开始更多地更多关注行业、企业的战略发展,包括一些并购和投资的机会。

2016年,北极光寻找医药投资人,这是我面试的第一家VC机构,从那时起,我开始了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

进入VC行业之后,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宋高广表示:第一,在学识各方面的东西需要更加综合。过去在企业里,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推动一个企业的发展,而做投资不仅仅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更要考虑从零到一的创立过程。我们要思考商业上的闭环,并不断丰富和积累我们的知识库。对我来说,从产业里边出来的好处是时时刻刻把产业化、商业化放在第一考量纬度。

第二,在产业里面我认识了很多创业者,但资源依然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北极光一开始不太投医药,我们要改变行业对我们的认知,向行业传达北极光投资医药的信号,并且不仅可以投资,还能为企业提供资源。

在制订投资战略时,我们必须采取差异化的策略。特别是在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要考虑到整个行业快速的变化,一旦犯错,后续的医药投资基本就难以继续了。

宋高广表示:我过去是做企业战略工作,做事情喜欢从行业的高度、产业的发展,再到企业的发展,自上到下地观察。在研究一个行业时,必须具备前瞻性。在落地过程中,要回归到具体细节,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投,什么样的企业不可以投。

战略的形成首先需要对全行业有宏观的观察,并储备各种知识。对行业内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制订符合北极光的有壁垒、可落地的投资战略,并且从战术上不断地拆解,然后迅速执行。

在北极光,我从分析师到合伙人用了不长的时间,也是因为赶上了这个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从2015年到2022年,过去的7年是中国医药行业投资的黄金时代。

相对来说,我的投资风格偏稳健一些。2019年时,我曾预测医药死亡谷会马上到来,然而疫情爆发后,医疗行业被吹得更高了。吹得越高,一定跌得更惨。医药行业应该是个稳健发展的行业,它有其成长周期和成长逻辑。如果过度推动行业发展,必然会带来反噬效应。

然而当铅华退去,一切都会回归正常。医药行业是个稳健的行业,只要生命不息,科技持续发展,这个行业永远是阳光行业。未来我们对健康的追求必然是重中之重,这个行业一定是向上发展的,也必然需要资本的助力。

对于当前医疗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宋高广表示从资本和产业角度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正处于非常低谷的时期,这种低谷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持续低谷也是正常的,因为要把过去的泡泡挤出去,这个行业本身也不需要过度繁荣,产业的集中度会继续提高。

真正回暖预计会在在两三年之后。此外,行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周期,旧的东西会继续存在,新的事物会不断涌现。

从投资和商业角度来说,医药行业最辉煌、最红利的时期已成为过去,因此我们必须投一些真正创新的、更加能满足临床需求、能够真正提升治疗效果的产品。同时,仍然有很多疾病尚未找到解决方法,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来填补空白。

医疗投资存在的难点问题,宋高广:医药投资人最大的挑战在于综合知识多、学习知识多。医药和生物技术的投资人,需要学习化学、药学、医学、生物学这四大门学科,四个专业是独立的四个学院,所有知识都要学习。

我经常比喻说一个行业可能有一万个知识点,但是对于医药行业,知识点可以用无穷来计算,因为每天都有新的科技进步,有前沿的知识沉淀下来,投资人必须不断跟进学习,因为这个行业永远在不断进步和变化之中。

认识行业规律,这是另外一套法则了。医疗行业和消费品行业不一样,它是个相对闭环,相对独立的行业,内在有很多自己的驱动因素。

宋高广表示:我主要投资的领域是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大概占50%左右,其他领域像消费医疗、生物材料,以及以硬科技为核心的大型医疗设备或传统医疗设备,这些加起来占50%。我预计未来健康消费领域的投资比例会增加。这种健康消费不是说医院让你消费的,而是你主动选择去消费一些医疗相关的产品。

未来十年,健康消费无论是消费人群还是消费金额都会迅速增加,这个赛道值得长期关注。围绕更美、更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将变得更加普遍,消费者的主动选择会增加,这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变化。

对于评估项目时,最看重的地方的问题宋高广表示:作为投资人,评估项目一定是多元化的,但我肯定先从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以及团队能力和技术的先进性等方面入手。评估企业的方法、维度基本相似,但涉及到具体企业的时候,每个企业有它的逻辑和特点。

我们在这个领域当中,评判具体企业时,有一些框架性的东西要考虑。比如,我们会评估创业者对行业、对细分领域的专业认知度,对行业和竞品的认知度。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运营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创始人的宏观战略能力,这是我们对人的评价维度。

对于如何看待和创业者的合作关系的问题,宋高广认为,在不同的投资阶段,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我作为一个相对早期的投资人,在企业从零到一的创立过程中,通常会像战友一样参与其中。随着企业逐渐长大,我会逐渐退到副驾的位置上。

你要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样的,一开始是合作伙伴,到后来居次要地位,甚至被忽略,你都要去接受。然而当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你要及时站出来提供支持帮助。维持一个相对舒服的状态,到最后退出的时候,投资人和企业是一个互相成就的结局。

瑞见——意见领袖

瑞见——瑞鹏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