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递商业计划书
热门推荐

瑞见——投资人说

2023年07月10日

瑞见——动态

2023年07月10日

瑞见——瑞鹏行研

2023年07月10日

瑞见——瑞鹏行研

2023年07月10日

瑞见——动态

2023年07月10日

瑞见——瑞鹏行研

2023年07月10日

瑞见——意见领袖

浏览次数:309

发布时间:2023-07-10

返回列表

内容提要

——愉悦资本刘二海:现在是VC投资的黄金窗口期;新能源不会再投乘用车,但商用车还有机会。

——长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蒋飞:制造业PMI略有回升,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


刘二海:现在是VC投资的黄金窗口期;新能源不会再投乘用车,但商用车还有机会 

“过去的这一两年,包括现在,其实是‘VC时刻’,或者说VC投资的黄金窗口期。”

在一波从业者感慨“VC时代已经结束”的当下,刘二海却斩钉截铁地说道。在他看来,如果一个赛道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识,比如新能源乘用车赛道,就跟VC没什么关系了,而是PE们施展身手的时候,所以他总是强调“非共识”。“现在的投资方向非常分散,就是VC干活的时候了。在纷繁复杂的主题中选择方向,这是VC展现价值的时代。”

6月13日,刘二海在愉悦资本北京办公室接受《财富》(中文版)的独家专访时,详述了他对宏观形势的判断及愉悦资本的投资逻辑,并首次复盘投资瑞幸咖啡背后的商业思考。

其实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从“非共识”到逐渐有共识的领域。都不用说太早,2019年的时候都没有人认为新能源一定行。或者说对电动车的发展,并非大家一直都看好,实际上是从2015年左右到现在,随着电池的每千瓦时成本下降,同时续航里程增加,里程焦虑逐渐减弱,还有人开始做混动(车型),这个行业的发展才逐渐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

刘二海认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因为它的发展模式是非常成功的,而这个成功一方面来源于国家引导消费端,给消费者补贴,另一方面在于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家和投资人们利用技术的进步撬动了这个巨大的行业。今年一季度中国的汽车出口量甚至超过了日本,以前能想象吗?不可能的。作为中国的第一大产业,主要靠企业家精神和民间投资以及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走到这个程度,从宏观的角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

然后我们来看所谓张三李四王五之间的竞争。其实某一个产业在本国越内卷越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就越有优势,这是竞争原理。不管是以前的手机、家电还是现在的汽车、电池,都是在中国很卷的领域,所以在国际上都很有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就到了这个阶段,至于张三、李四还是王五排第一?其实无所谓,因为无论谁排第一,产业都是大发展。企业的命运只是涉及个别企业的策略是否正确,当然会有企业因为竞争激烈受到影响,但市场化本来就是这样。在竞争中,企业只能靠效率和靠技术取胜。

关于竞争,还有一个维度是新能源汽车厂商与传统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一定会有不少新玩家在未来的汽车版图中占有非常主导的地位,但老玩家也不会说都被清理掉。同时,开始做新能源汽车的老玩家也不太可能横扫新玩家,你能横扫比亚迪和特斯拉吗?或许你会问,那蔚来理想小鹏能坚持住吗?但这充其量是个别企业的问题,整个新势力们不会输给老玩家,同时福特们也不会消失,所以它会是个犬牙交错的一个行当。

过去我分析过很多这样的行业,比如游戏行业,当年从手游开始兴起一批玩家,老的手游玩家包括早年的盛大、腾讯、网易,然后出现乐元素、米哈游,这些玩家们也很厉害,但是并没有把别人彻底清除掉。确实有老玩家可能慢慢受到一些影响,有新玩家成了大公司,但也不是彻底颠覆性的,或者说新玩家来了,老玩家彻底就没戏了。汽车也是这样,不太可能出现新玩家把老玩家彻底轰出去的情况,但有可能有的玩家会落后,从宏观的角度是这样的。

至于说这个行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觉得从行业上没有太大的挑战,竞争激烈很正常,不激烈怎么能发展?如果说这个行业有人不行了,这也很正常,这么多新能源汽车,怎么可能每家都出来?一定有人会消亡,但是整个行业毫无疑问已经取得了第一阶段的领先身位。

当然行业可能很快面临第二个阶段,首先是别人也开始发力了,建工厂了,中国公司是不是还有优势?另外国外也有一些政策法规的限制,比如中国汽车去美国市场应该会受到政策的巨大影响,但是去欧洲、中东、南美未必有这样的限制。前段时间福特拉着宁德去建厂,表明解决方法之一是跟别人拥抱,或者说是跟本地利益相关者合作,这是我们讲的“全球化3.0”的第一条。

其次是,中国公司在竞争中的一个优势是数字基础设施的资源。包括自动驾驶以及数字化的营销等,中国公司都是领先的,而且成本也有竞争力。再加上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汽车行业确实到了大举进攻出海的时代。

至于行业内部的竞争,都很正常,一定会慢慢有人不行,不管是被合并还是被转让,都属于行业内部的整合,行业本身是往上走的。这也充分证明市场化的力量。另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意义,就是带动了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技术是能源问题,而能源又跟碳中和相关,相当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引领了碳中和的发展,足见其战略价值之大。


蒋飞:制造业PMI略有回升,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结论:6月份PMI与5月相比并无明显改善,表明当前我国经济景气水平偏弱,恢复发展基础仍需巩固。近期国常会强调要“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我们认为下半年货币宽松可能性仍存,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出也较可能。其余政策导向也可重点关注后续国常会与政治局会议等。

数据:6月份,制造业PMI为49.0%,前值48.8%。其中生产指数为50.3%,前值49.6%,新订单指数为48.6%,前值48.3%,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4%,前值47.2%。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前值54.5%。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前值58.2%;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前值53.8%。

要点:制造业略有回升但仍在收缩。需求端看,6月份与4、5月特点一致,内生动力不足,出口压力加大。新出口订单连续三个月在收缩区间下降,或预示出口压力仍在加大;而地产销售深度调整、政府债融资金额也不及过去两年同期,内需指标依然偏弱。生产端看,产能释放仍受抑制,不同规模企业景气分化。大型企业生产好转,而小企业生产压力仍在加大。价格与库存端看,价格仍在下滑,产成品主动去库仍在继续。我们结合产出缺口、M1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等领先指标,判断下半年PPI 同比可能还会再创新低,即使四季度见底回升,大概率也是底部盘整。

非制造业虽在扩张期间但持续回落,服务业恢复性增长放缓,建筑业景气水平也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我们认为居民出行半径扩大对服务业的边际贡献可能将逐渐减弱;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仍将下滑,地产投资与新开工也不乐观。

对于政策导向,6月17日国常会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6月中旬,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MLF)已相继调降10BP。6月29日国常会提到“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等协同发力,形成促消费的合力。”往后看,我们在《下半年国内经济展望》预计下半年整体货币宽松(例如降息)的可能性也仍然存在。对于财政政策,三季度可关注地方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推出。其余政策导向也可重点关注后续国常会与政治局会议等。

 生产:大企业带动PMI生产回升,小企业生产仍在收缩

6月份PMI生产指数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至50.3%,重新进入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不过与往年同期对比来看,6月份PMI生产指数偏低。今年前5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8.8%,仍在筑底阶段,对制造业生产也形成一定压力。

生产指数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生产指数均回升,值得关注的是小企业生产压力加大。大型、中型企业PMI生产指数分别从上月50.1%和48%回升至52.7%和50.2%,位于扩张区间,对PMI拉动作用较明显,而小企业景气水平继续回落2.2个百分点至45.7%,小企业生产景气水平已经连续4个月下行。分行业来看,部分行业景气度持续扩张,但仍有部分中上游行业生产活动放缓。统计局指出,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产需释放较快。

供应商配送时间维持平稳,6月份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4%,环比下滑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维持在51.9%,均在扩张区间,表明当前各行业物流配送时间大致维持稳定。6月份(剔除端午节当周)全国高速公路货车周通行量5170万辆,与5月份基本位于同一水平。

6月份的PMI与5月相比并无明显改善,表明当前我国经济景气水平依然偏弱,恢复发展基础仍需巩固。6月17日国常会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等,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并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


瑞见——意见领袖

瑞见——投资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