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递商业计划书
热门推荐

瑞见——投资人说

2022年12月03日

瑞见——动态

2022年12月03日

瑞见——瑞鹏行研

2022年12月03日

瑞见——瑞鹏行研

2022年12月03日

瑞见——动态

2022年12月03日

瑞见——瑞鹏行研

2022年12月03日

瑞见——意见领袖

浏览次数:272

发布时间:2022-12-03

返回列表

内容提要

——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2023年中国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宏观经济政策应对要更加务实,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选择。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明年GDP的增速将接近5.5%,节奏第二季度的时候可能有小反弹,下半年整体的中枢比一季度高一点。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中长期中国经济的问题就是怎么从制度层面去考虑激励金融机制的问题。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学术秘书长钱学宁:消费是不能被启动的,它是就业跟收入作用的一个结果,尤其是恒常性收入的结果。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股市这半年就是振荡触底的过程,已经从以前的单边下跌熊市到触底,后续就应该是向上。


摩根大通朱海斌:建议明年加大对家庭部门直达的财政支持

11月26-27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暨十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发表题为《不确定下的宏观政策应对》的演讲。

微信图片_20230623130148

朱海斌对明年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判断大概是4%左右,比市场的预测要低,他认为仍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可能到2024年才能走上一个比较强劲的复苏之路,而未来两年平均是5%的增速。

整体来讲,朱海斌认为2023年中国面临出口、疫情、财政政策、房地产市场、外部环境五方面的压力。如何应对压力?朱海斌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应对要更加务实,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选择。
针对上述的五方面问题,朱海斌提出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在财政政策上,朱海斌建议两个思路,一个是财政的整体力度、空间上,中央政府、中央财政是不是能够更加积极一点,主动打破长期坚持的3%左右的财政赤字率的上限。另一个是改善财政政策的结构。
从货币政策来讲,朱海斌指出,目前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仅0.6%,判断明年核心通胀率平均在1%左右,这仍然远低于3%的通胀目标。所以朱海斌建议明年央行继续保持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考虑继续降息,信贷的增速,社容的增速基本上与名义GDP增速保持合理略高于名义GDP增速的水平。
从住房政策看,朱海斌指出,最近出的房地产金融16条是非常积极的变化。其中首次比较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于房地产企业,包括民营房地产企业正常的经营和信贷资金需求。在政策上,对相对经营稳健的民营开发商,保证他们的合理资金需求,这是短期重要的着力点。他指出,中国在保障房和租赁房方面,仍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个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商品房投资方面大幅下降带来的下行压力。


兴业证券王涵:预计未来五年中国GDP增速越往后越高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暨十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出席论坛并演讲。在消费方面,王涵分析了能力、意愿、消费场景三方面。能力上来讲,由于收入不稳定,导致有些人不想消费,有些人消费不起。随着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会带来消费能力的回升。

微信图片_20230623130152

从意愿层面上来讲,王涵认为预期稳住,消费明年回升可期。

从消费场景来看,王涵指出,在不同城市、不同的区之间,消费券作用也不太一样,“为什么有一些区消费券发下去以后很快就抢光了,有一些地方消费券抢了没用。”王涵指出,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对于消费券使用的边际弹性不一样相关政策和效果可能会进一步优化,同样的钱明年可能有更多消费。
在房地产的消费场景方面,汪涵指出,房地产是投资,但是买房之后的装修等需求都是消费。一旦保交楼的预期稳定,居民多出来的那部分储蓄,有一部分是买房的备用资金,一旦这方面资金释放出来,相关房地产消费也可以发展起来,因此对明年的消费不能太悲观。
地产方面,王涵指出,中国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依然是有需求的。
基建方面,王涵认为明年将超预期。他指出,基建不只是政策对冲经济下滑的手段。中国的贸易条线将从东重西轻转向东西并重。
谈及未来的GDP增长,王涵认为明年GDP的增速将接近5.5%,节奏第二季度的时候可能有小反弹,下半年整体的中枢比一季度高一点。从中期来讲的话,往后看五年中枢在5%左右没有太大问题,从节奏上来看有可能越往后越高。


启铼研究院潘向东:未来中国经济要考虑如何从制度层面去激励金融机制
11月26-27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暨十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出席圆桌论坛。
潘向东表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更多是包容性的,“不要跟海外发达经济体的现代化对立起来,我们是强调中国的特色”。就像老龄化一样,其实发达经济体也都经历过,老龄化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内生问题。“收入水平提高了,自然而然人的寿命增长,收入水平没有发展,寿命就放在那里。像非洲经济没有发展,人的寿命就放在那里。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寿命自然长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此外,他提及,有些国家能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步入现代化国家,有的国家越不过去。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面临了增长方式的转型。为什么说是增长方式的转型呢?在低收入阶段可以搞一个粗放式的增长,就是劳动力也便宜,资源也便宜,土地、环保成本也都便宜。但是增长到一定收入水平的时候,这些成本都提高了,这就被迫要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型,就像我国现在提出高质量增长。但是很多国家在转型的过程中是跨越不过去的,就原地打转或者退回去。
另一个原因在公平与效率方面,它会导致社会的割裂。潘向东谈到,在低收入的阶段大家都没钱,想到的一个事情就是发展。但是发展了几十年,收入水平提高,利益集团就形成了,同时贫富分化形成了,这时候就产生了矛盾,到底是追求共同富裕,还是先富起来,让社会贫富分化继续下去,利益集团会阻挠政策。利益集团形成,就会阻挠共同富裕的进程。很多国家跨越不过去的时候,社会就是混乱的。所以为什么很多国家跨越不过去,就是在公平与效率的过程中权衡不了。
在潘向东看来,中长期中国经济的问题就是怎么从制度层面去考虑激励金融机制的问题,不仅仅是对企业家,更多是还包括政府机构怎么去激励它更多的干事,敢干事。


钱学宁:消费是不能被启动的,它是就业和收入作用的结果
谈及消费,钱学宁提出一个观点:消费是不能被启动的,它是就业跟收入作用的一个结果,尤其是恒常性收入的结果。钱学宁指出,由于供给跟消费场景的约束,有些消费丢掉了,回不来,不能补。

微信图片_20230623130157

谈及促进消费,钱学宁指出,要创造一些新的有效供给,包括推进新能源车,大步推进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现代物流。从就业角度看,新兴产业链起来以后,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把大家的收入提升起来,这才是解决消费的根本所在。

钱学宁提出一个误区:供给侧和需求侧不是对立的关系,它是发展的两面。“前两年非常大的一个误区,供给侧就是关停并转换来绿水青山,需求侧就是大干快上,钢筋水泥都来。”钱学宁认为要扭转认知,在供给侧方面提出有效供给的概念,产业的完整转向新兴产业、绿色的双碳产业。
谈及就业,钱学宁认为还是要从产业入手,尽量提供这种就业资源。第一推动服务业恢复,第二构建新兴产业链,尽快打造供给侧新兴产业,吸纳更多的新兴劳动力,创造更多专业,反哺到高校教育系统的改革。第三,推动乡村振兴,把一些城里的劳动力回流到乡村。


海通证券荀玉根:当前股市是三到四年的底部,未来应该是向上的周期
荀玉根指出,从过去两百年各类资产价格的表现数据可以看出,如果以很长视角来讲,权益类资产是收益率最高的资产。“比如说美国过去两百年股票资产的年化收益率高达8.1%,而债券只有5%。虽然二者只差了三个百分点,但是放在两百年这样的长周期维度来看,复利的价值就显得很重要。”荀玉根指出,长期来讲股权类资产是最好的资产,“因为股权资产代表未来,只要人类是向前发展的,资产的回报就非常丰厚。”如果把时间缩短一点,资产的表现未必一直是权益类表现最好。
荀玉根指出,中国的产业结构处在转型当中,过去是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制造业,企业的ROE比较低,现在中国正在涌现出工程师红利,每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大概有1100万,这里面有60%是工科学生。“为什么在三年前特斯拉在上海落户之后,它很快产量上来了,盈利上来了,就是因为工程师红利,这会使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他说。
荀玉根表示,企业的ROE水平未来是上移的过程,这是支持产业的逻辑,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更强,股市的投资回报有所上升。拉长时间来讲,一个股票市场的回报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长期而言其实挣的就是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钱。
眼前,荀玉根认为,股市这半年就是振荡触底的过程,已经从以前的单边下跌熊市到触底,后续就应该是向上。“如果以三到四年的周期来讲,这就是三到四年的底部,未来应该是向上的周期。”
从基本面来讲,荀玉根指出从历史分析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PMI指数、汽车销售、房地产是基本面的5个领先指标,里面要出现3个及以上企稳,股票市场则与之形成共振。而目前来看这五个指标里已经出现四个企稳回升了,因此荀玉根认为现在股市是一个比较扎实的底部。

瑞见——瑞鹏行研

瑞见——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