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国信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纳沙:高质量发展需要私募基金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三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国信证券张纳沙:私募基金在深圳大有可为
11月7日下午,由中国证券报社主办的“创新机开新局启新程——2022金牛资管高峰论坛暨国信证券杯·第十三届中国私募金牛奖、第六届中国海外基金金牛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
国信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纳沙在典礼上发表致辞。她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要要求为私募基金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质量发展需要私募基金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三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高质量发展需要私募基金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私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国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锋。
二是高质量发展需要私募基金在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方面发挥更大效能。私募基金将财富管理作为共同富裕的具体落脚点和先行试验田,通过持续优化的金融服务、丰富多样的投资策略品种以及专业务实的风控能力,为客户提供符合风险偏好特征的优质产品,形成客户财富管理与优质金融资产的闭环共振。
三是高质量发展需要私募基金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方面发挥更大作为。围绕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的方向,私募基金持续增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供给,为资本市场提供源头活水;同时,认真履行受托责任,在“募、投、管、退”各个阶段积极参与被投企业的公司治理,提高被投企业的规范运作水平,不断提升被投企业质量。
张纳沙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私募基金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中科院院士孙世刚: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
尽管蓬勃发展甚至引领世界,我国锂电产业的发展仍需立足技术创新,居安思危。
11月9日,在中国(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国际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表示,我国锂电产业现有的发展面临着资源、能量、安全、使用环境等四方面重大挑战。
首先是资源的消耗。据孙世刚介绍,目前,生产1KW锂离子电池要使用用0.5kg锂,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最新的调查数据,世界金属锂的储量为1350万吨左右(锂资源储量总计约3950万吨),仅可用100多年。我国锂资源在全球排第六,资源以盐湖为主,锂含量低,镁锂比高,提取难度大,70%的锂依赖进口,而预计到2025年我国锂电产能将达到约3900GWh,预计需要约39万吨锂金属。
其次是现有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接近理论极限。“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池的原理有关,比如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跟反应电子束、活性物质的重量和密度都有关系,”孙世刚说,“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接近了天花板。”
据了解,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在200Wh/kg以下,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在200-300Wh/kg之间。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不能满足重大发展的需求,限制了多场景的应用。要提高无人机等装备的航速和航程,都需要大幅度提高电池的能量和功率密度。
孙世刚指出,现有锂离子电池面对的挑战还包括安全事故多发。锂离子电池容易发生电池热失控,通常的原因包括过充诱发电池正极材料产气使得电池胀裂,快充导致电池负极析锂诱发短路,以及快充快速升温从而使电解质液体燃烧。
最后是电池使用环境受限,在低温环境中,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黏度会变大,离子迁移速度变慢,充放电能量急剧衰减。高温状态下,电池正负极界面膜不稳定,导致材料结构破坏,产气易爆。而在深空、深海等应用场景,都需要电池具有更高更宽的温度范围。
因此,针对资源、能量、安全、极端环境的四大挑战,孙世刚表示,从技术创新的角度,需要在材料、界面、传输、系统等四个层面予以解决。
首先提升电池体系的能量密度,包括构建高容量高电压正极,高容量低电压负极。正极材料的选择上,将由钴酸锂到磷酸铁锂,到高镍三元材料,最终往硫、氧元素方向发展。在负极材料的选择上,由现有的石墨,到硅,最终往锂金属发展。不过,使用锂金属负极和高电压正极也会带来安全性的问题。
“以锂金属负极来说,锂的理论比容量很高,能够达到3000mAh/g,但是使用中容易形成锂枝晶刺穿电池隔膜,形成电池短路。而正极的高压高比容量材料不稳定,高电压电极材料结构容易破坏,同时造成电解液分解。
孙世刚说,对于锂金属,不光是基础研究领域,业界也做了很多试验性尝试,例如构筑人工SEI膜,构筑三维结构金属负极,调控锂金属电极和电解液的界面,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终极目标是加入添加剂,调控材料生长的过程,使它不长成枝晶,但这方面的研发非常难,需要大力发展下去。”而在正极材料方面,则需要通过调控层状正极材料的表面结构,强化锂离子传输过程,从而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而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目前的研究还包括强化锂离子电池中的“三传”过程,包括强化锂离子传输通道,维持材料在微观尺度下的结构稳定;强化电子传输通道,维持电极和电池的导电网络;强化电池热传出,抑制电池热失控。
在下一代锂电池的路线上,孙世刚介绍了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锂-氟碳电池等技术,而在对下一代非锂电池的展望中,钠离子电池也被孙世刚看好。钠在地球上储量排在第六位,具有与锂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钠原子半径更大,电化学势比较低,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上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有先天劣势。钠离子电池的发展需要在储钠新材料、新型电解液方面有所突破。
“目前一些传统的负极硬碳材料已经实现产业化,正极的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材料也进入市场。但钠离子电池要进一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要能够像锂离子电池一样实现大规模利用。”孙世刚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秀丽:未来产业具有创新驱动性、不确定性、长周期性和高投入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王秀丽撰写的文章《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及其区位选择》,指出未来产业具有创新驱动性、不确定性、长周期性和高投入性等特点,发展未来产业需要前沿技术策源能力强,创新创业生态良好,资金配套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潜力高等条件,并对未来产业的布局原则进行阐述,提出发展未来产业的区域选择建议。
根据未来产业本身的阶段差异性以及未来产业发展条件的区域异质性,文章将未来产业的区域布局分成三大类:全环节发展型;部分环节优先发展型;配套参与型。其中,部分环节优先发展型分为工程化环节优先发展型、商业化环节优先发展型和产业化环节优先发展型。文章提出城市发展未来产业的三条原则:一是深刻把握未来产业特点,合理配置产业发展资源;二是围绕企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主体,强化环境、政策等方面支持力度;三是取舍有度,灵活调整未来产业发展策略。文章认为,未来产业需要放在全国层面统筹布局。具体看来,北京、上海等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国影响力的超一线城市,可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的工程化阶段。深圳等创新创业生态良好的一线城市可大力布局未来产业的商业化阶段。成都、西安等区域中心和省会城市可聚焦未来产业某个领域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的全环节。二三线城市可凭借某些产业领域的产业配套能力积极参与未来产业的产业化阶段。产业配套能力相对较弱的四五线城市也可通过为产业化提供工具、零部件等积极参与未来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