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情绪压力与工作压力,是每一位职场人士都有过的困扰。特别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在面对情绪压力的同时,还要打起精神来执行企业目标、处理团队问题,为团队成员负责。有的管理者会在工作时对于自己的情绪压力闭口不谈,但这样其实并不能避免情绪对工作状态、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反而,如果你试着坦诚自己的情绪问题,告诉你的团队“我今天有点心不在焉,但是因为别的私事,跟你们没有关系”,说不定能够避免制造不必要的焦虑。除了自己的情绪外,管理者也要注意团队成员的情绪。那么如何更好地为团队提供情感支撑?本文将从应对不确定性、摆脱完美主义、跳出职业倦怠三个部分,为管理者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团队情绪管理指南(三):帮助团队跳出职业倦怠
许多人认为,倦怠只与我们的工作量有关,休息一下就会很快恢复。但事实上,倦怠不仅仅事关投入多少时间,也事关做事的方式以及对工作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因为倦怠而跳槽,但又会很快陷入新的倦怠中。管理者如何辨别成员的倦怠期,并且为大家提供具体而有用的支持呢?这些迹象,表明你或者你的下属需要重新评估所承担的工作量:•感到不堪重负,开始减少对你有好处的活动(如锻炼或独处的时间)
•“报复性睡前拖延症”患者——因为白天工作太忙而没给自己留点时间,导致晚上到时间睡觉了也不想睡。据研究表明,如果管理者在帮助团队成员消除职业倦怠方面尽心尽力,那么员工对于管理者的满意度就会大幅提高。想要做一个有同理心的领导者,意味着你要摒弃偏见,认真倾听下属的倾诉,然后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你可以充分利用一对一的交流机会。在一对一的面谈中,不要只关注工作任务,要做一些挖掘的工作,有效辨别下属的焦虑或低落情绪。你可以深入问这些问题:
•我有什么能帮你分担或者委派给别人做,或者帮你降低事情优先级的吗?
•能举一件我能帮你分担的事情吗?“一件”至关重要,它比泛泛地问“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吗”更具体,也更容易得到回应。
•现在需要帮你做些什么灵活调整吗?你甚至可以举些例子,比如“需不需要去看医生”之类。
•你本周个人有些什么值得开心的进展吗?有什么事情你觉得有挑战?
另外,一定要给予回应。如果对方提出了关切、建议或要求,你一定要回应,即便你无法立刻做出相应的改进来解决问题,但也可以简单说明你的计划,让对方感觉被支持。缺乏明确目标时,我们要么会因为不确定要将精力放在什么事情上而陷入困境,要么会疯狂地乱做一通。所以每月月初,管理者要帮助团队中的每个人提出五个与团队的共同使命相关的目标。另外一个关键是,不仅要设定目标,还要定期检查进展,这样人们对于获得的进步的感知会更强烈。倦怠的一个经常被忽视的方面是感觉陷入困境,好像你付出的努力没有任何结果。所以试着养成每个月末以小组为单位复盘,总结你们一起取得的所有成就。你可以从这几个问题入手:•有哪些难题,在考虑我们已掌握的信息的情况下,要采取怎样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处理吗?专注于学习也至关重要,它同时也是重塑消极自我对话的有用工具。当我们告诉自己“我们是一个正在学习XX的团队”,而不是“这件事情我们做不来”或者“我们早该料到这样的结果”时,人们会更倾向于将自己视为变革的强大推动者。要不时回顾你们整个团队一起取得的成就,经历过的事情。人在“觉得付出没有收获”时更容易感觉倦怠。团队常常会因为更关注未来而忘记及时回顾作为整体曾一起取得的成就。作为一名管理者,当你的员工真正需要你时,你能及时提供帮助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是一项可以临时去做的事,不要等到你的员工真的出现生活状况的时候再想办法。平时每周和每个月就应该定期和你的团队沟通,看看可以在哪些方面为大家提供帮助。比如说,确保大家在休假时不被打扰,让他们能获得一个真正的休息机会。可能为此,你需要不得不重新调整事情的优先次序,重新安排工作,甚至填补他们的工作空缺。“希望团队成员都能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切切实实去践行的。同时,你还要提醒团队,这不仅事关休假本身,更在于培养一种照顾自己和彼此的日常习惯,告诉他们如果你感觉工作已经过于饱和,疲于应付,不妨考虑一下在日常和每周的工作中能做些什么改变,才能找回平衡。车库创业模式就是创业者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技术、产品中,之后再进行市场营销和销售,它是以产品为核心的。这种以产品为中心的策略在数字革命早期是行得通的,但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车库创业公司将一切努力都放在了打造单一产品上,却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营销等方面,如果研发的产品没有市场,那么前期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那么,是时候换一种创业方式了——“卧室创业”。与“车库创业”相比,“卧室创业”:更关注“受众”。创业者关注的是围绕共同的兴趣和/或价值观建立起来的受众群体。有了这些受众,创业者便可以把他们引向无限多的不同产品。受众才是价值资产。即便产品失败,但受众还在,有了受众就不怕没有市场。创业者可以不断将受众引向新的产品。以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为媒介。以个人的名气和庞大的受众来实现变现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范式,但是因为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兴盛,这种形式的创业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